得房率即實用率,有些房子雖然建筑面積很大,但實際可利用的面積并不多,因而也得房率成為了不少購房者買房時的關(guān)注點,然而什么樣的住宅得房率高?得房率多大才合適?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下。
一、得房率是什么意思?
得房率,是指可以讓住戶自由支配的面積(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套內(nèi)建筑面積)與每戶建筑面積(也就是銷售面積)之比。
得房率是購房時大家比較看中的一個購房指標(biāo)。計算房屋面積時,計算的是建筑面積,所以得房率太低,不實惠;太高,不方便。因為得房率越高,公共部分的面積就會越少,住戶住久了會有壓抑的感覺。
二、什么樣的住宅得房率高?
1、 公攤面積小的房子
公攤面積小的住宅得房率較高,受樓高、樓層結(jié)構(gòu)等因素影響,不同建筑的得房率存在著差異。樓梯、公共走道、電梯所占的面積都要算在公攤面積里,這些配套設(shè)施都需要占面積,也就是意味著公攤面積大,得房率低。
2、總樓層低的房子
很多情況下,低樓層比高樓層得房率低,樓層越高、樓層結(jié)構(gòu)越復(fù)雜,公攤比例也就越高,得房率也就越低;其中,多層比起高層省了電梯、供水設(shè)備間等公共部位,得房率更高。
3、板樓比塔樓的得房率要高
板樓的得房率更高,特別是戶型方正的板樓,通常有80%以上的得房率;而塔樓因為一層多戶的設(shè)計形式導(dǎo)致得房率低,通常只有70%左右。
4、戶外使用面積大的,有著高得房率
很多開發(fā)商房會通過盡量擴(kuò)大使用面積的方式來提高得房率,常用的方法就是建造半封閉陽臺和大飄窗,這樣不會額外增加公攤,但是卻增加了得房率。
三、是不是得房率越高越好呢?
得房率并不是越高越合適,得房率過低會提高使用面積的單價,但是得房率過高會降低居住質(zhì)。因為得房率往往跟小區(qū)的相關(guān)配套聯(lián)系在一起,如果得房率特別高,只能說明樓梯的寬度、公共走道、電梯等配套不是很完善。樓體電梯間、走廊等公攤面積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,公攤面積大也不一定是壞事,雖然住房實際使用面積相對少了,但公共活動空間也相對大了,居住的舒適感也會提升。
四、得房率多大才合適?
主要以居住者的居住體驗為標(biāo)準(zhǔn),在保證小區(qū)配套完備合理的前提下,得房率當(dāng)然是越大越好。
不同小區(qū)的得房率有很大差異,一般情況下,多層住宅的“得房率”在85~90%之間,小高層住宅的“得房率”在80~85%,高層的“得房率”相對較低,一般在75~80%,酒店式公寓則會更低。
通常來說,得房率在80%左右比較合適,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,分?jǐn)偟拿娣e也不會太多,比較實惠。一般多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88%,高層的建筑物得房率為72%,而寫字樓為55%。